李兴田 安徽省亳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五禽戏流派现状
从五禽戏的发展状况来看,根据地域划分,可把五禽戏分为以下四派。
(一)国字派
该派是指由国家体育总局于2003年以“健身气功”向全国推广的版本,该版本是上海体育学院教授、博士、硕士生导师虞定海以陶弘景的《养性延命录》为基础,综合了民间不同版本五禽戏的内容,重新编排而成的新版五禽戏。每戏均以两种运动姿态表现(虎戏:虎扑、虎举;鹿戏:鹿抵、鹿奔;熊戏:熊晃、熊运;猿戏:猿提、猿摘;鸟戏:鸟伸、鸟飞)。有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的《健身气功·五禽戏》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》等书籍。
(二)亳州派
亳州派是指以亳州地区为中心形成的五禽戏流派,主要是以五禽戏第五十七代传人刘时荣为代表的“古本五禽戏”和以五禽戏第五十七代传人董文焕为代表的“传统五禽戏”。
刘时荣(1924-2009年)的“古本五禽戏”是在华佗养生理论基础上,运用内在调息的功法,融入了螺旋功、缠丝功等,在形体动作中进一步深化,将五禽戏编成每禽八势,五禽五组,全套路四十势。著有《古本新探·华佗五禽戏》《华佗五禽剑》等书,并在台湾发行;其传人有陈静、杨玉萍等。
董文焕的“传统五禽戏”是师承谭继林老先生而来,共五十四式,其特点是融入了经脉、穴位等中医知识,刚柔相济、动静结合、意力并用。著有《华佗五禽戏》,传人有周金钟、马伟才等。
近年来,刘时荣、董文焕及其弟子曾先后多次参加各类体育比赛,获得了优异成绩;还先后为法国、德国、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表演、传授华佗五禽戏,为五禽戏的传播做出贡献。
(三)四川、重庆派
此派以巴蜀已故老先生王礼庭的《五禽图》为版本,在四川、重庆两地流传较广,其支持者或弟子有曾嵩生、陈亚梅等。其以强调吐、纳、呼、吸,运动为主,并配合拍气法,这些似与华佗的五禽戏有脱离。此派的代表著作有《五禽图》、《五禽戏气功》、《五禽气功》等。
(四)台湾派
台湾所流传的五禽之戏主要由张镜影、郭廷献传播,与大陆版本不同。全套版本计八节,分别是预备功、丹凤朝阳、金鸡孵蛋、大鹏展翅、孔雀开屏、喜鹊登枝、丹凤朝阳、收功,共计功架八十四式。出版著作有《华佗五禽之戏图解》、《传统五禽之戏释义》等。
这里,还值得一提的是周世荣(著有《马王堆养生气功》、《马王堆导引术》)、沈寿(著有《导引养生图说》),这两位老师结合马王堆汉墓出土的《导引图》等,对五禽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,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观点,对于五禽戏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。
关于五禽戏的一些思考
(一)五禽戏是中医导引术之一
有人把五禽戏视为气功,有人把五禽戏当做健身体操,甚至有人把五禽戏说成武术。关于五禽戏,在《三国志·华佗传》里有一段简单的介绍:“佗语普曰:‘吾有一术,名五禽之戏,一曰虎,二曰鹿,三曰熊,四曰猿,五曰鸟,亦以除疾,并利蹄足,以当导引。”
从这段简短的文字来分析,五禽戏可以除去疾病,其次是健身。五禽戏是一种通过肢体运动进行治疗疾病、健体、养生的导引术,当属于中医学的范畴,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认识任何事物都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。研究五禽戏须首先研究中医,必须把五禽戏放在中医学这个大领域里来考察它、研究它,这样才能全面、准确地理解、认识五禽戏。
(二)五禽与五行、五脏对应
五禽与五行、五脏的对应关系和原理是整个五禽戏的核心,是打开五禽戏之门的金钥匙。关于五禽与五行、五脏的对应关系,各个专家学者的意见不一。
比如,焦国瑞老师把熊与脾、虎与肾给对应起来,猿、鹿、鸟未明确;戴叶涛把虎、熊、猿分别同肺、肝、脾对应起来,鹿未明确,但他同时又说猿对应心、鸟也对应心。虞定海把五禽与五行、五脏的关系全对应出来了,可是他没有解释透其中的原理。
所以,理清五禽与五行、五脏的对应关系,揭示五禽与五行、五脏的对应原理,是五禽戏工作者须首先研究、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(三)五禽戏应以陶弘景所述为准
五禽戏在传播过程中,由于多方面的原因,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。由于个别从事五禽戏研究的学者缺乏对中医理论的研究,无法真正理解华佗编创五禽戏的本义,在编排五禽戏招式、动作的时候没有遵循导引术的养生原理和中医的基本理论,使得五禽戏失去了原有本色。有的甚至连五禽与五脏的关系都弄不明白,就忙于改编五禽戏,这样影响五禽戏的传承和发展。 比如,五禽戏里的“鸟戏”,现在的人把它改成了“鹤戏”。“鹤戏”在古代各种有关五禽戏的典籍里没有记载。鸟是飞禽总名,代表的是飞禽类的共性,而鹤是飞禽类中的一种,代表的是一个个体。无论是庄子的“二禽戏”,还是淮南王刘安“六禽戏”,都是“鸟伸”,不是“鹤伸”。在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帛画《导引图》里,有“鸟”,也有“鹤”,这说明当时鸟和鹤是有区分的。对此,华佗也一定会有所了解。把“鸟戏”改成了“鹤戏”,把共性的东西改为个性的东西,就把五禽戏改走样了。
五禽戏的发展是“墨守陈规”还是“破旧创新”?笔者认为,还是“墨守陈规”为好。华佗虽未留下有关五禽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,但是南北朝(梁)时名医陶弘景在其所著的《养性延命录》里,用文字描述了五禽戏的具体动作。梁朝(502-507年)距华佗去世三百年,时间最近,其记载的五禽戏应该与原戏最相符。宋朝的张君房曾做过华佗五禽戏的搜集整理工作,他认为陶弘景所录的“华佗五禽戏”较为真实可靠,遂编入《云笈七签》。所以这套导引术才能一直流传下来。如果我们破解了五禽戏的奥秘,发现了其中的不足或缺陷,那么可以对五禽戏“破旧”,进行“创新”,编排出更为合理、更为科学的新五禽戏。在破解五禽戏的原理前,暂应“墨守陈规”,还应以陶弘景所录的“华佗五禽戏”为版本来练习为最好。
五禽戏要发展,理论必先行。有关五禽戏的许多未解之谜,我们要尽快去研究、去破解,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五禽戏的发展和传承。